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主题活动线上云座谈系列首场——“线上走进广东南沙区”顺利举行。
座谈会上,广州南沙区政府副区长孙勇介绍到,“十三五”期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063.23亿元增至2020年的1846.11亿元,南沙GDP年均增速9.6%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南沙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南沙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据了解,南沙科学城已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建设,明珠科学园已集聚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高超声速风洞、冷泉生态系统、极端海洋科考设施3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正加快推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汇聚16个院士团队,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已落户。
孙勇表示,目前南沙区“一城(南沙科学城)、一岛(国际金融岛)、一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一‘特区’(国际化人才特区)”的科创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据了解,近期南山区出台了《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科创16条”)。
南沙区科技局副局长冯杰告诉记者,“科创16条”的推出,是南沙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南沙科学城建设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枢纽节点的重要举措。
据冯杰介绍,在2017年南沙区出台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已累计兑现奖励金额5亿元,惠及单位651家。
在激励科创方面,南沙区也推出多项实打实的奖励政策。据了解,南沙区为加快原始创新前瞻布局,支持南沙科学城和明珠科学园建设,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一批符合本区产业发展研究方向且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科研平台落地,给予每个平台最高2亿元的资金支持,对经国家、省、市立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按市扶持标准给予1:1配套资金支持。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南沙区为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对经广东省、广州市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期内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科研条件建设补助、最高2000万元的运行经费补助、最高3000万元的成果转化补助;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经费支出给予最高10%,10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从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为引进高科技人才,南沙区强化人才引进力度,对高层次人才落户给予最高1000万元安家补贴,对境内外(含港澳)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为区内科研院所和“四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给予一定数量的广州市人才绿卡申请资格,在不改变原籍和身份的基础上享受市民待遇,形成高端人才虹吸效应,为科技创新驱动提供智力支撑。
为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科技创新与产业相结合,南沙区组织实施了科技计划专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安排1亿元对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企业技术难题揭榜等研发活动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同时,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支撑力,设立规模2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对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南沙区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给予最高累计奖励1000万元,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孙勇表示,下一步南沙区将以南沙科学城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大湾区创新型产业新高地。加快编制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推进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三大科学装置建设,做大做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南部极点。
原标题:广东南沙多举措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大湾区创新型产业新高地